國際新聞記者阿曼波(Christiane Amapour) 在哈佛大學的畢業紀念日發表的演說中,說了這麼一段話:「我們要勇於參與、勇於冒險、勇於行動,絕對不做袖手旁觀、置身事外的人。」因為敘利亞外國記者殉職的新聞中,我才有機會讀到這一段文章,心情上是有點複雜的。
很多人都說,這是一個「冷漠」的世代。對於路邊發生的虐狗行為視而不見,在大眾運輸工具上看見不讓座的年輕人、吃雞排的小屁孩不加以勸導,更甚至出了這個島國以外的歐債危機、敘利亞政府暴行……etc,我們沈默,我們忽略。
我並不是一個太有資格可以來談Amapour所說的這一段話,事實上,我也是一個對政治冷感、對社會運動無所謂、對潮流不感興趣的,時下的年輕人。我心想著,欸,今天誰當總統台灣也不會沈到海裡;林書豪得了一百分也不會讓台灣籃球環境一夜長大…總而言之,有些主事者總是會出來維持日常生活的自然運行,而我呢,就關心好我的家人、工作與朋友就好了。
很典型,但也很不典型。畢竟我的喜好和一般大眾還是稍稍不同,略嫌小眾但是充滿熱情。
Amapour這整篇的演講詞重新讓我思索了一些問題,為什麼讀新聞系?為什麼對於某些議題很容易憤慨和激昂?為什麼對島國上的觀點經常嗤之以鼻?那些答案,我想應該是:熱情。
在這段演講中她點出,我們已經不是只活在一個國家、一片土地上了,所以我們關注的對象更應該是跨文化、跨領域的族群,我們應該要到出生的這塊土地以外的地方去吸取更多的文化與熱情。而Amapour也深信,新聞的力量可以是一股推動行善的力量(a force for good)。當它為公眾利益而服務時,它就成為一種公眾信任。想想看,如果沒有媒體來揭發不公、貪腐、殘暴;如果沒有媒體來推動改革、提倡民權等重要議題,我們的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?
所以對20世代的年輕人來說,現在是應該要找到熱情之所在的方向,然後參與、行動。我喜歡新聞,雖然當不了正義的記者,但我會一直用尖銳的眼神去審視每一則我看過的新聞;我喜歡棒球,雖然去過水了一趟沒能撐下去,但我瞭解內幕的難處會比搖旗吶喊的球迷來得多;我喜歡行銷,喜歡觀察趨勢,更喜歡那些我跟別人不一樣的小眾觀點。
**
想起前些日子,被某MA新聞給疲勞轟炸的那段時間,一代名伶惠妮休士頓的殞落稍稍轉移了目標,更少人關注的,台灣棒球一個重要的指標「教官」曾紀恩辭世,竟然淪為名嘴用來抨擊那些做錯事的公眾人物的一個形容,一個喝口茶轉化心情用的子題。
我非常憤怒,你們這些名嘴憑什麼以一面之緣的採訪經驗、網路資料來談教官、來說整個棒球界的存亡?姊姊義正詞嚴的回嗆:有什麼不能講,做錯事的人本來就應該要接受社會的公評!對,做錯事的人是應該受到社會的公評,但所謂的「公評」難道不是應該以有建設性的方向去評論,讓有專業研究的人下結論,而不是茶餘飯後用來說嘴的形容詞啊!
台灣媒體演變至今的現況,或多或少都是因為具有「公評」能力的人袖手旁觀、置身事外所造成的。是的,你我也都是這個運行過程中的小螺絲釘。別認為這沒什麼,聽過蝴蝶效應嗎?現在的當下每一刻,我們都在改變未來的每一個場景。
**Amapour在哈佛大學演講的內容,來源來自於天下雜誌2010.7月451期
**
想起前些日子,被某MA新聞給疲勞轟炸的那段時間,一代名伶惠妮休士頓的殞落稍稍轉移了目標,更少人關注的,台灣棒球一個重要的指標「教官」曾紀恩辭世,竟然淪為名嘴用來抨擊那些做錯事的公眾人物的一個形容,一個喝口茶轉化心情用的子題。
我非常憤怒,你們這些名嘴憑什麼以一面之緣的採訪經驗、網路資料來談教官、來說整個棒球界的存亡?姊姊義正詞嚴的回嗆:有什麼不能講,做錯事的人本來就應該要接受社會的公評!對,做錯事的人是應該受到社會的公評,但所謂的「公評」難道不是應該以有建設性的方向去評論,讓有專業研究的人下結論,而不是茶餘飯後用來說嘴的形容詞啊!
台灣媒體演變至今的現況,或多或少都是因為具有「公評」能力的人袖手旁觀、置身事外所造成的。是的,你我也都是這個運行過程中的小螺絲釘。別認為這沒什麼,聽過蝴蝶效應嗎?現在的當下每一刻,我們都在改變未來的每一個場景。
**Amapour在哈佛大學演講的內容,來源來自於天下雜誌2010.7月451期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